重阳时节养生有道,秋冬少生病
来源:原创
发布时间:2022-10-11
浏览量:2252
农历九月初九,是中国传统节日──重阳节。在《易经》阴阳观念中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九日,二“九”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。中医认为,重阳节登高、赏菊、插茱萸等传统习俗本身就具有养生的作用。
南北朝时期的古籍《续齐谐记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东汉时,汝南桓景随道人费长房游学多年。一日,费长房告诉他那年黄历九月九日他家中会有灾难,应急回并令家人用绛色布各做一个小袋,里面装上茱萸,系在手臂上,登高,同时饮菊花酒,可除此祸。桓景如言举家登山,晚上回来果见鸡犬牛羊全部暴死。于是世人重阳登高饮酒,妇人带茱萸囊,习俗故始于此。
这种习俗在唐代更为兴盛。从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便可见一斑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登高可解秋悲
秋天是肺金主时令。秋天万物肃杀,人的阳气从表皮开始往内收,汗毛孔逐渐闭合,影响到肺的功能,人容易悲伤。
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会影响内脏器官,而悲正是肺之志。因此,悲,伤的是肺,悲的情绪易影响到肺的宣发功能。再加上草枯叶落、花木凋零,容易使人们情绪受感染,特别是中老年人触景生情引起凄凉、忧郁及悲愁伤感的心绪。
俗语说:“登高解秋郁”,人们可以借登高抛开烦恼,通过与自然的接触,释放身体负面能量,缓解压力,放松自己。因此,在秋高气爽、天高云淡的季节,登高远眺,可以锻炼身体,提高身体免疫力,同时和家人、朋友出去游玩,本身是一个愉悦身心的过程,可以对抗悲秋的抑郁心情。此时作为家人、子女,陪伴老人登高,户外悠游,何尝不是节日里最长情的告白!
茱萸被称“辟邪翁”
所谓“遍插茱萸”,就是因为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,是古人常用来防疫的民间药物。传说在重阳节采摘茱萸的枝叶和果实,用红布缝成一小囊,佩戴身上,就可以辟除邪恶之气。
晋周时期处《风土记》中说:“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,辟除恶气而御初寒。”所以重阳节时古人或头插茱萸枝,或臂佩茱萸囊,或做香袋佩戴,然后登高游玩。
在宋朝时人们还将茱萸称为“辟邪翁”。因此每逢重阳节,人人佩戴,后世称之为“茱萸会”,又称重阳节为“茱萸节”。
茱萸又名“越椒”或称“艾子”,属芸香科落叶亚乔木,古人常佩戴的有三种:分别是食茱萸、吴茱萸、山茱萸,后两者为中药材,以吴茱萸的功效较佳。吴茱萸的果实中医入药配方,入肝经。具有除风邪,疏肝下气,助阳止泻,散寒止痛的功效。
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,重阳节时可头插茱萸枝,或腰佩茱萸香囊袋登高。
菊花又叫“延寿客”
中国是世界菊花的发源地,早在《礼记》中已记载了“季秋之月,鞠有黄华。”栽培菊花的历史长达三千多年,南北朝开始入药,宋朝达到鼎盛。
菊花除了有观赏价值,本身具有清肝明目、清热解毒及一定的降压功效。中医入药主要有野菊花,杭白菊,昆仑菊等,具有清肝明目、清热解毒及一定的降压功效。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,入肺肝经,备受四气冬苗春叶夏蕊秋花,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而能益金水(肺肾)二脏,以制心火而平肝木。
菊花还有扩张血管作用,可治心脑系统疾病;清风热之邪,外感热病;头痛发热,与桑叶合用;肝阳上亢所致头晕、目眩、头胀、头痛,与钩藤合用;最常用来清肝明目,目赤肿痛加桑叶;肝肾阴虚所致头目眼花,加枸杞、山药;养目血去翳膜,加枸杞、蜂蜜;菊花泡茶,若眼目昏花加枸杞,高血压加桑叶,高血脂加山楂,心脏病加人参。
野菊花味苦者勿用,很伤胃气;气虚、大便溏泻、胃寒的人少食菊花。四季都适宜喝菊花茶,春天去湿,暑天解暑,秋天润燥,冬天降火,过敏体质的人可以先泡一二朵试着饮用,身体无反应后再饮用。服用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师,根据症状准确配制花茶。
菊花酒可延年益寿
每个季节有不同的花季,农历九月又称菊月,是菊花盛开的季节。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,菊花是反季节的花,越是霜寒露重,菊花开得越是艳丽。
重阳节有饮“菊花酒”的习俗,所以重阳节又称“菊花节”。古书记载:“九月九日,探菊花与茯苓、松脂,久服之,令人不老。”
根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酿菊花酒需从前一年的重阳就采集菊花及其枝叶,掺杂在黍米当中酿制。到次年的重阳节就可以开醰饮用。传说喝了菊花酒,可以延年益寿。
陶渊明《九日闲居》诗中也提到:“酒能祛百虑,菊为制颓龄。”重阳饮菊花酒,“菊酒”与“九九”谐音,因此被认为喝菊酒可以延年益寿,活得更“久”。按中医的说法,菊花酒有明目、治头昏、降血压,有减肥、轻身、补肝气、安肠胃、利血气之功效。
九九重阳节接近寒露节气,正是秋冬季节转换时期,天气由凉转寒,人们逐渐感受到冬天将至的气息。此时,老年人要特别做好上呼吸道、心脑血管脏器的养护,保护好关节,防寒防燥,早晚须注意避寒添衣,以保存阳气,为健康过冬做准备。
九九重阳节活动
10月4日,农历九月初九当天,凡60岁以上老年朋友来店即可赠送保健按摩锤1把,看诊消费还可赠送艾灸项目1次,同时享受店内其他开业活动。